云南將有一件大事要發生
這是一場關于文化與旅游融合的盛會
文化是旅游的靈魂,旅游是文化的載體和傳播手段,文旅融合發展是文化產品創新、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、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手段,文旅融合發展將成為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路徑。
為推進云南文旅產業更加深度地融合發展,云報旅游傳媒舉行了首屆云南省文旅融合示范景區評選活動。
活動報名信息一經發出便受到各政府部門及旅游企業積極響應,紛紛提交相關資料報名參加評選。羅平縣、萬達西雙版納水樂園、彌勒市、建水縣等單位積極參與。且看它們如何打造文旅融合景區。
旅游與文化結合是未來發展的趨勢,西雙版納萬達主題樂園的媒體經理王靜怡說:“目前,大多數的萬達樂園都集中在大中型城市,而版納萬達水樂園地域環境獨特。樂園定位面向全國游客,主打傣文化、傣風情。希望能通過萬達樂園傣文化樂園、傣族文化劇院做好傣文化的宣傳!
傣文化樂園,結合傣族原生文化、國際級游樂項目、世界級規格表演劇場及彩車游行表演等元素,是亞洲唯一的熱帶雨林公園。
傣族文化劇院,傳承傣文化,融合高科技!按鲂恪北硌輨∧,在形式上突破版納的傳統歌舞秀,融合聲光電水和高科技,達到國際化舞臺秀的水平,在表演中融合傣族文化故事,頗具吸引力。劇院以旅游項目帶動文化發展,園區內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,帶給游客不一樣的體驗。
同時,樂園還舉行書畫攝影展,向大眾傳遞藝術作品的文化內涵。展覽匯集全州書畫及攝影大師作品,主題為西雙版納文明之路、信仰傳承、歷史記憶、自然生態、風土人情等。為瀾滄江—湄公河這條斑斕的國際大河演繹一場人文與生態的光影盛宴。
此外,樂園里還有“茶馬古道”等景點,游客可“一日跨千年”,體驗茶馬古道文化,領略茶馬風情的同時還能欣賞云南多地自然景觀剪影。
彌勒歷史悠久,人杰地靈,本土佛教文化、邊地民族文化與新生的康體休閑文化、紅酒文化融合發展,形成獨有的地域文化。
文化是旅游的靈魂,旅游是文化的載體。近年來,彌勒市以項目建設為突破口,狠抓景觀打造、業態培植、文旅融合三篇文章。據彌勒市旅發委主任羅瑜梅介紹,彌勒融合中原文化及江南水鄉文化,打造紅河水鄉高端度假旅游名片。以康體休閑度假為主導,將湖泉生態園改造升級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。同時,充分利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原汁原味的特色民族文化資源,找準鄉村旅游發展目標定位,打造可邑小鎮鄉村民俗文化旅游名片。依托彌勒寺古建筑群落,深度挖掘文化內涵,打造錦屏山佛教文化旅游名片。此外,彌勒借助“東方波爾多”的品牌效應,通過引進法國葡萄酒釀造技術,建設國內一流的葡萄酒釀造基地和葡萄酒文化體驗地,形成紅酒文化聚集區。彌勒還融合休閑養生運動文化,以高原特色農業種植、莊園經濟、休閑養生、藝術文化交流、農林產品精深加工銷售及工藝展示和現代農業旅游觀光為特色,打造“東風韻”莊園旅游文化綜合體。
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,使彌勒市旅游得到健康、快速發展。羅瑜梅介紹,2017年1-5月,彌勒接待國內外游客302.96萬人次,實現旅游收入21.50億元,同比增長52%、58.80%;旅游業對交通的貢獻為5.16億元,對住宿的貢獻為3.48億元,對餐飲的貢獻為3.78億元,對購物的貢獻為4.61億元,有力拉動了全市社會經濟持續增長。
羅瑜梅說,本次首屆云南文旅融合示范景區評選推介活動,為全省各地旅游文化融合發展的景區、景點提供了交流平臺及展示空間,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。
建水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,境內有4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:文廟、朱家花園、團山、燕子洞。
近年來,建水縣委縣政府致力于文旅融合發展。建水縣旅發委主任姚廣兵說,古城傳統風貌保護與恢復是建水文旅融合發展的重頭戲,建水舉全縣之力打造文旅融合大基地——建水古城。
按照“文旅融合,規劃引領,保護恢復,重點帶動”思路,遵循“降建筑高度,降建筑密度,降人口密度”原則,自2004年臨安路按明清時期建筑風格恢復改造拉開古城保護恢復序幕以來,建水完成西城門、南城門復建工程,北正街和武廟街等31條歷史街區道路改造建設,實施了北城門、十大院落等一批古城保護恢復項目。
同時,建水著力打造孔子文化節.該節是建水文旅融合的一個縮影,也是建水旅游的一張文化名片。此外,建水重點培植文旅融合特色產品——建水小調!敖ㄋ≌{”是建水旅游的文化大餐,把建水文化挖掘出來與游客共享,是文旅融合的結晶。建水紫陶也是建水文旅融合的一張名片!敖ㄋ咸罩谱鞴に嚒睂賴曳俏镔|文化遺產,2010年建水被命名為“中國名陶之鄉”。
近年來,建水切實抓緊文旅融合發展,加大宣傳推廣力度,知名度和影響力逐年攀升,已然成為滇東南冉冉升起的一顆明星。